beat365体育官方网站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铸牢党委、各党支部和党员师生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持续推进党建育人,把握正确方向,找准着力点和工作重点,发挥学院的特色助力乡村振兴,与人民心连心、共进退。
学史明理 探索服务人民新模式
学院实践队积极响应学校“研行万里话初心”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号召,于6月29日至8月13日,前往重庆市荣昌区、北碚区寻访12名各级各类先进典型,感悟他们的初心使命,接受心灵的洗礼。同时,采访了参与荣昌解放的95岁高龄地下党员张佐成、刘中华遗孀彭友金、抗美援朝老炮兵王荣禄、光荣在党55年默默奉献的吴定芳等老前辈。抚今追昔,踌躇满志,寻访红色教育基地,体验党史讲解,让党史学习教育往深处走,实践活动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共产党一路走来的艰辛和辉煌历程,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历史和人民的必然选择,更深情地体会到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们取得非凡成就的信念,号召青年学子应珍惜现在的生活,尽自己的力量服务于人民。
学史增信 点燃乡村振兴新引擎
学院将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作为光荣的政治任务和应尽的社会责任,纳入学院事业发展规划,充分发挥学科优势,为乡村振兴战略作出应有贡献。重庆市肉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左福元教授,三十多年扎根农业,以振兴西南地区肉牛行业发展为己任,带领团队攻坚克难、推广科技成果,主持的肉牛科技产业项目入选重庆市扶贫示范项目;作为重庆市国家“三区”科技人才、重庆市草食牲畜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首席专家、重庆市巫溪县科技扶贫团团长,学院院长赵永聚多番深入巫溪等贫困地区,实地调研,进村帮扶,破解山羊养殖难题,带动当地农民通过养羊脱贫致富。朱曲波副教授作为国内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行业的先行者,通过将农业、城市固体废物进行处理后配置成生物有机肥,研发生产的育苗基质现已在重庆各地推广应用。学院成立以来,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打造形成特色党建品牌“畜牧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活动内容日益丰富,方式不断创新,已成为学院情系“三农”、关注民生、服务社会的特色。
学史崇德 聚蓄人才振兴新活力
为了在学习党史中切实增强为群众办实事的能力,学院党委书记赵智华带领由党员专家团队等组成的15名教职工暑期志愿者“三下乡”服务队先后赴重庆市巫溪县和城口县修齐镇、咸宜镇李坪村开展2021年教职工暑期志愿者“三下乡”活动,深入养殖生产一线,了解我国现代养殖技术及相关服务行业发展现状;与养殖企业技术专家或基层员工开展养殖生产关键技术交流、短期培训、养殖技术资料及药品免费发放;与养殖企业所在地政府或农牧行政主管单位探讨畜牧科技如何助推乡村振兴。同时深入荣昌区铜鼓镇、观胜镇,调研“贫困村如何闯出产业发展之路、实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学院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助力乡村振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三农”政策,对“三农”有深厚感情,用以农为本的情怀和扎根农村大地的情怀,坚持公益性与志愿性相结合,把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健全的人才培养体系作为科技推广中不可或缺力量,积极作为、上下联动,充分发挥学院优势,继续深入开展“三下乡”服务活动,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有效解决养殖企业(户)养殖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真正与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学史力行 激发农业发展新力量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纳入“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提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要求。我院充分发挥涉农专业学生的知识技能优势,结合“三农”发展实际需求,组建多支实践团队深入重庆江北、涪陵、丰都和四川金堂等地开展农技推广、“三农”调研、支教帮扶等实践活动,助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增强学生服务“三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同时在知名企业调研畜牧产业发展情况,对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现代养殖技术有了全新的认识。实践团成员与正大、华裕、牧原的企业高管、一线职工、合作农户座谈交流,详细了解当地畜牧产业发展的现状、生产经营存在的问题、各地精准扶贫模式、养殖促进农民增收效果、畜牧助推乡村振兴举措等情况。真正做到与人民面对面,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